宗镜录分章 1
☆、第1章 宗鉴录序
记住【鹿依书屋】:LUYISW.COM
左朝请郎尚书礼部员外郎护军杨杰撰
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以宗为鉴。众生界即诸佛界。因迷而为众生。诸佛心是众生心。因悟而成诸佛。心如明鉴。万象历然。佛与众生。其犹影像。涅槃生
。俱是强名。鉴
而常照。鉴光照而常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国初吴越永明智觉寿禅师。证最
乘。了第
义。洞究
典。
达禅宗。禀奉律仪。广行利益。因读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乃制宗鉴录。于无疑中起疑。非问
设问。为
请友。真
导师。掷龙宫之
。均施群生。彻祖门之关。普容
者。举目而视。有
皆充。信手而拈。有疾皆愈。
涤
见。指归妙源。所谓举
心为宗。照万法为鉴矣。若
以佛为鉴。则知戒定慧为诸善之宗。
天声闻缘觉菩萨如
。由此而
。
切善类莫
信受。若以众生为鉴。则知贪嗔痴为诸恶之宗。修罗旁生地狱鬼趣。由此而
。
切恶类莫
畏惮。善恶虽异。其宗则同。返鉴其心。则知灵明湛
。广
融通。无为无住。无修无证。无尘可染。无垢可磨。为
切诸法之宗矣。初吴越忠懿王。序之。秘于
藏。至元
中。
皇魏端献王。镂板分施名蓝。四方学者。罕遇其本。元祐六年夏。游东都法云
场。始见钱唐新本。
为
详。乃吴
徐思恭。请法涌禅师。同永乐法真二三耆宿。遍取诸录。用三乘典籍。圣贤
语。校读成就。以广流布。其益甚博。法涌知予喜阅是录。因请为序云。
☆、第2章 序
天元帅吴越国王俶制
详夫。域中之者三。正君臣。
子。厚
。儒。吾之师也。
兮寥兮。视听无得。自微妙。升虚无。以止乎乘风驭景。君得之则善建
拔。
得之则延贶无穷。
。儒之师也。四谛十二因缘。三明八解脱。时习
忘。
修以得。
登果地。永达真常。释
之宗也。惟此三
。并自心修。心镜录者。智觉禅师所撰也。总乎百卷。包
微言。
佛金
所宣。盈于海藏。盖亦提
学。师之智慧辩才。演畅万法。明了
心。禅际河游。慧间云布。数而称之。莫能
纪。聊为小序。以颂宣行云尔。
☆、第3章
宗镜录序
宋吴越国慧
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伏以。真源湛。觉海澄清。绝名相之端。无能所之迹。最初
觉。忽起
心。成业识之由。为觉明之咎。因明起照。见分俄
。随照立尘。相分安布。如镜现像。顿起
。次则随想。而世界成差。
即因智。而憎
等。从此遗真失
。执相徇名。积滞著之
尘。结相续之识
。锁真觉于梦夜。沉迷三界之中。瞽智眼于昏衢。匍匐九居之
。
遂乃縻业系之苦。丧解脱之门。于无中受
。向无趣中立趣。约依
则分二十五有。论正报则
十二类生。皆从
想
由。遂致依正差别。向
迁境
。虚受
回。于无脱法中。自生系缚。如
蚕作茧。似秋蛾赴灯。以二见妄想之丝。
苦聚之业质。用无明贪
之翼。扑生
之
。用谷响言音。论四生妍丑。以妄想心镜。现三有形仪。
然。违顺想风。
摇觉海。贪痴
。资
苦芽。
向徇尘。罔知反本。发
之知见。翳于自心。立幻化之
声。认为
法。从此。
微涉境。渐成戛汉之
峰。滴
波。终起
舟之巨
。迩
将
反初复本。约
利钝
同。于
真如界中。开三乘五
。或见
而证果。或了缘而入真。或三祇熏炼。渐
行门。或
念圆修。顿成佛
。
斯则克证有异。非殊。因成凡圣之名。似分真俗之相。若
穷微洞本。究旨通宗。则
本
离。毕竟
灭。绝升沉之异。无缚脱之殊。既无在世之
。亦无灭度之者。二际平等。
清虚。识智俱
。名
咸
。迥无所有。唯
真心。达之名见
之
。昧之号生
之始。复有
外种。小智权机。
了生
之病原。罔知
之见本。唯
厌喧斥
。
破相析尘。虽云味静冥。
知埋真
觉。如
辩眼中之赤眚。但灭灯
之重光。罔穷识
之幻
。
避
中之虚影。斯则劳形役思。丧
捐功。
异足
助冰。投薪益
。岂知重光在眚。虚影随
。除病眼而重光自消。息幻质而虚影当灭。若能回光就已。反境观心。佛眼明而业影
。法
现而尘迹绝。以自觉之智刃。剖开
之心珠。用
念之慧锋。
斩断尘中之见网。此穷心之旨。达识之诠。言约义。文质理诣。揭疑关于正智之户。剃妄草于真觉之原。愈入髓之沉痾。截盘
之固执。则
遇智
之焰。融唯心之炉。名相临慧
之光。释
真之海。斯乃
证之法。岂在文诠。知解莫穷。见闻
及。今为未见者。演无见之妙见。未闻者。入
闻之圆闻。未知者。说无知之真知。未解者。
成无解之解。所冀因指见月。得兔忘罤。
冥宗。舍诠检理。了万
由
。明妙觉在
。可谓搜抉玄
。磨砻理窟。剔禅宗之骨髓。标
网之纪纲。余
微瑕。应手圆净。玄宗妙旨。举意全彰。能摧七慢之山。永塞六衰之路。尘劳外
。
赴指呼。生
魔军。全消影响。现自在
。阐
威光。示真
珠。利用无
。倾秘密藏。周济何穷。
可谓。中爇其牛头。
中探其骊颔。华中采其灵瑞。照中耀其神光。食中啜其
糜。
中饮其甘
。药中
其九转。主中遇其圣王。故得法
山
。顿落群峰之峻。醍醐海阔。横
众派之波。似夕魄之腾辉。夺小乘之星宿。如朝阳之
彩。破外
之昏蒙。犹贫法财之
。值
聚。若渴甘
之者。遇清凉池。为众生所敬之天。作菩萨真慈之
。
膏肓之疾。逢善见之药王。迷险难之途。偶明达之良导。久居闇室。忽临
炬之光明。常
形。顿受天
之妙
。
而自得。无功而顿成。故知。无量国中。难闻名字。尘沙劫
。罕遇传持。以如
之因缘。目为心镜。现
而清虚可鉴。辟群
而毫发
容。妙
无私。圆光匪外。无边义海。咸归顾眄之中。万像形容。
入照临之
。
斯乃曹溪味之旨。诸祖同传。鹄林
二之宗。群经共述。可谓万善之渊府。众哲之玄源。
字之
王。群灵之元祖。遂使离心之境。文理俱虚。即识之尘。诠量有据。
心之海印。揩定圆宗。八识之智灯。照开
闇。实谓。
生灵府。万法义宗。转
无方。卷
自在。应缘现迹。任
成名。诸佛
之号三菩提。菩萨修之称六度行。海慧
之为
。
龙女献之为珠。天女散之为无著华。善友之为如意
。缘觉悟之为十二缘起。声闻证之为四谛
。外
取之为
见河。异生执之作生
海。论
则妙符至理。约事则
契正缘。然虽标法界之总门。须辩
乘之别旨。种种
相之义。在
觉以圆通。重重即入之门。唯种智而妙达。但以
羸靡鉴。学寡难周。
知
相二门。是自心之
用。
若用而失恒常之
。如无
有波。若得
而阙妙用之门。似无波有
。且未有无波之
。曾无
之波。以波彻
源。
穷波末。如
穷相表。相达
原。须知
用相成。
相互显。今则
明总别。广辩异同。研
法之
元。搜诸缘之本末。则可称宗镜。以鉴幽微。无
法以逃形。则千差而普会。遂则编罗广义。撮略
文。铺
于百卷之中。
卷摄在心之
。能使难思
海。指掌而念念圆明。无
真宗。目睹而心心契
。若神珠在手。永息驰
。犹觉树垂
。全消影迹。获真
于
池之
。拾砾浑非。得本头于古镜之
。
心顿歇。可以
见
。永截疑
。
运
毫之功。全开
藏。匪用刹那之
。顿获玄珠。名为
乘
灭场。真阿兰若正修行
。此是如
自到境界。诸佛本住法门。
是以普劝贤。
垂玄览。遂得智穷
海。学洞真源。此识此心。唯尊唯胜。此识者。十方诸佛之所证。此心者。
代时
之所诠。唯尊者。
理行果之所归。唯胜者。信解证入之所趣。诸贤依之。而解释。论起千章。众圣
之。以弘宣。谈成四辩。所以掇奇提异。研
洞微。独举宏纲。
张正网。捞捷五乘机地。升腾第
义天。广证此宗。
利益无。遂得正法久住。摧外
之
林。能令广济
生。塞小乘之
辙。则无
正。有伪皆
。由自利故。发智德之原。由利
故。立恩德之事。成智德故。则慈起无缘之化。成恩德故。则悲
同
之心。以同
故。则心起无心。以无缘故。则化成
化。心起无心故。则何乐而
与。化成
化故。则何苦而
收。何乐而
与。则利钝齐观。
何苦而收。则怨
普救。遂使三草二木。咸归
地之荣。
种焦芽。同沾
雨之
。斯乃
善
美。无比无俦。可谓括
因门。搜穷果海。故得创发菩提之士。初
般若之
。了知成佛之端由。顿圆无滞。明识归家之
路。直
何疑。或离此别修。随
妄解。如构角取
。缘木
鱼。徒历三祇。终无
得。若依此旨。信受弘持。如
舸随流。
无诸阻滞。又遇风之
。更加橹桌之功。则疾届
城。忽登觉岸。可谓资粮易办。
果先成。被迦叶
行之
。坐释迦法
之座。登弥勒毗卢之阁。入普贤法界之
。能令客作贱
。全领
者之家业。忽使沈
小果。顿受如
之记名。未有
门匪通斯
。必无
法
契此宗。
去觉王。因兹成佛。未
士。仗此证真。则何
法门而
开。
何义理而
现。无
非三
钵地。无
声非陀罗尼门。尝
味而
醍醐。闻
而皆入法界。风柯月渚。并可传心。烟岛云林。咸提妙旨。步步蹈金
之界。念念嗅薝卜之
。掬沧海而已得百川。到须弥而皆同
。焕兮开观象之目。
复自宗。
尔导
珠之心。俱还本法。遂使
山落仞。苦海收波。智楫以之安流。妙峰以之
。
今详祖佛意。经论正宗。削去繁文。唯搜
旨。假申问答。广引证明。举
心为宗。照万法如镜。编联古制之
义。撮略
藏之圆诠。同此显扬。称之曰录。分为百卷。
约三章。先立正宗。以为归趣。次申问答。用去疑
。
引真诠。成其圆信。以兹妙善。普施
灵。同报
佛恩其传斯旨耳。
☆、第4章
标宗章
详夫。祖标禅理。传默契之正宗。佛演门。立诠
之
旨。则
贤所禀。
学有归。是以先列标宗章。为有疑故问。以决疑故答。因问而疑
得启。因答而妙解潜生。谓此圆宗难信难解。是第
之说。备最
之机。若
假立言诠。无以
其
执。因指得月。
无方
之门。获兔忘罤。自
天真之
。次立问答章。但以时当末代。罕遇
机。观
心浮
微智劣。虽知宗旨的有所归。问答决疑渐消
障。
坚信
。须假证明。广引祖佛之诚言。密契圆常之
。遍采经论之
旨。圆成决定之真心。
陈引证章。以此三章。通为
观。搜罗该括。备
于兹矣。
问。先德云。若立宗定旨。如
觅毛。兔边
角。楞伽经偈云。
切法
生。
应立是宗。何故标此章名。
答。斯言遣滞。若无宗之宗。则宗说兼畅。古佛皆垂方门。禅宗亦开
线
。切
可执方
而迷
旨。又
可废方
而绝
陈。然机
无
。
无实。设有
解
悟。皆是落
之事。属第二头。所以
智度论云。以佛眼观
切十方国土中
切
。尚
见无。何况有法。毕竟
法。能破颠倒。令菩萨成佛。是事尚
可得。何况凡夫颠倒有法。今依祖佛言
之中。约今学
。随见心
发明之
。立心为宗。是故西天释迦文佛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此土初祖达磨
师云。以心传心。
立文字。则佛佛手授。授斯旨。祖祖相传。传此心。已
约祖佛所立宗旨。又诸贤圣所立宗
者。杜顺和尚依华严经。立自
清净圆明
。此即是如
藏中法
之
。从本已
。
自
足。
染
垢。修治
净。故云自
清净。
遍照。无幽
瞩。故曰圆明。又随流加染而
垢。返流除染而
净。亦可在圣
而
增。
凡
而
减。虽有隐显之殊。而无差别之异。烦恼覆之则隐。智慧了之则显。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斯即
切众生自心之
。灵知
昧。
照无遗。非但华严之宗。亦是
切
。佛地论。立
清净法界
。论云。清净法界者。
切如
真实自
。无始时
。自
清净。
足种种
十方界极微尘数
相功德。无生无灭。犹如虚
。遍
切有
。平等共有。与
切法。
异。非有非无。离
切相。
切分别。
切名言。皆
能得。唯是清净圣智所证。二
无
所显。真如为其自
。诸圣分证。诸佛圆证。此清净法界。即真如妙心。为诸佛果海之源。作群生实际之地。此皆是立宗之异名。非别有
。或言宗者。尊也。以心为宗。故云。天
天
。唯
独尊。或言
者。
也。以心为
。故云。知
切法。即心自
。或言智者。以心为智。即是本
照之用。所以云。自觉圣智。普光明智等。若约义用而分。则
宗用别者会归平等。则
无差。所以华严记问云。等妙二位。全同如
普光明智者。结成入普。所以。此会说等妙二觉。二觉全同普光明智。即是会归之义。
问。等觉同妙觉。于理可然。妙觉之外。何有如普光明智。为所同耶。
答。说等觉。说妙觉。即是约位。普光明智。属因果。该通因果。其由自觉圣智超绝因果。故楞伽经。妙觉位外。更立自觉圣智之位。亦犹佛
有因。有果。有因因。有果果。以因取之。是因佛
。以果取之。是果佛
。然则佛
非因非果。普光明智。亦复如是。
绝因果。为因果依。果方究竟。故云。如
。普光明智。或称为本者。以心为本。故涅槃疏云。涅槃宗本者。诸行皆以
涅槃心为本。本立
生。如无纲目
立。无
毛靡附。心为本故。其宗得立。
问。若明宗。只
纯提祖意。何用兼引诸佛菩萨言
。以为指南。故宗门中云。借虾为眼。无自己分。只成文字圣
。
入祖位。
答。从非是
向
许看
。恐虑
详佛语。随文生解。失于佛意。以负初心。或若因诠得旨。
作心境对治。直了佛心。又有何
。只如药山和尚。
生看
涅槃经。手
释卷。时有学
问。和尚寻常
许学
看经。和尚为什么自看。师云。只为遮眼。问。学
还看得
。师云。汝若看。牛
也须穿。且如西天第
祖师。是本师释迦牟尼佛。
首传诃迦叶为初祖。次第相传。迄至此土六祖。皆是佛
子。今引本师之语。训示
子。令因言荐
。见法知宗。
外驰
。
明佛意。得旨即入祖位。谁论顿渐之门。见
现证圆通。岂标
之位。若如是者。何有相违。且如西天
代二十八祖。此土六祖。乃至洪州马祖
师。及南阳忠国师。鹅湖
义禅师。思
山本净禅师等。并博通经论。
圆悟自心。所有示徒。皆引诚证。终自
臆。妄有指陈。是以
历岁华。真风
坠。以圣言为定量。
伪难移。用至
为指南。依凭有据。故圭峰和尚云。谓诸宗始祖。即是释迦。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
。必
相违。诸祖相承。
本。是佛
付。菩萨造论。始末。唯弘佛经。况迦叶乃至鞠多弘传皆兼三藏。及马鸣龙树。悉是祖师。
造论释经。数十万偈。观风化。无定事仪。所以凡称知识。法尔须明佛语。印可自心。若
与了义
乘圆
相应。设证圣果。亦非究竟。今且录
二以证斯文。洪州马祖
师云。达磨
师从南天竺国
。唯传
乘
心之法。以楞伽经印众生心。恐
信此
心之法。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何故佛语心为宗。佛语心者。即心即佛。
今语即是心语。故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者。达本。更无
法。
自是门。
无有相。亦无有门。故云。无门为法门。亦名
门。亦名
门。何以故。
是法
。
是法
。无形相故。谓之
。知见无
故。谓之
。故云。如
无
。智慧亦复然。随生诸法
。复有无量三昧门。远离
外知见
执。亦名总持门。亦名施门。
谓念
外善恶诸法。乃至皆是诸波罗
门。
佛。是实相佛家用。经云。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从心想生。亦名法
家焰。亦法
功勋。菩萨行般若时。
烧三界
外诸
。于中
损
草叶。为诸法如相故。故经云。
于
而随
相。今知自
是佛。于
切时中行住坐卧。更无
法可得。乃至真如
属
切名。亦无无名。故经云。
智得有无。
外无
。任其本
。亦无任
之心。经云。种种意生
。
说为心量。即无心之心。无量之量。无名为真名。无
是真
。经云。夫
法者。应无所
。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
取善。
作恶。净
两边俱
依。法。无自
。三界唯心。经云。森罗及万像。
法之所印。凡所见
。皆是见心。心
自心。因
故心。
自
。
因心故。故经云。见
即是见心。南阳忠国师云。禅宗法者。应依佛语
乘了义。契取本原心地。转相传授。与佛
同。
得依于妄
。及
了义
。横作见解。疑误
学。俱无利益。纵依师匠领受宗旨。若与了义
相应。即可依行。若
了义
。互
相许。譬如师子
中虫。自食师子
中
。非天魔外
。而能破灭佛法矣。时有禅客问曰。
阿那个是佛心。师曰。墙瓦砾无
之
。并是佛心。禅客曰。与经
相违也。经云。离墙
瓦砾无
之
。名为佛
。今云。
切无
之
皆是佛心。未审心之与
。为别
别。师曰。迷
即别。悟
别。禅客曰。与经又相违也。经云。善男子。心非佛
。佛
是常。心是无常。今云
别。未审此意如何。师曰。汝自依语
依义。譬如寒月结
为冰。
及至暖时释冰成。众生迷时结
成心。悟时释心成
。汝定执无
之
非心者。经
应言三界唯心。故华严经云。应观法界
。
切唯心造。今且问汝。无
之
。为在三界
。为在三界外。为复是心
是心。若非心者。经
应言三界唯心。若是心者。又
应言无
。汝自违经。
违也。鹅湖
义禅师。因诏入
。遂问京城诸
师。
德。
汝等以何为。或有对云。知见为
。师云。维
经云。法离见闻觉知。云何以知见为
。又有对云。无分别为
。师云。经云。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
义而
。云何以无分别为
。又皇帝问。如何是佛
。答
离陛
所问。是以或直指明心。或破执入
。以无方之辩。祛必定之执。运无得之智。屈有量之心。思
山本净禅师。语京城诸
德云。
汝莫执心。此心皆因尘而有。如镜中像。无
可得。若执实有者。则失本原。常无自
。圆觉经云。妄认四
为自
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楞伽经云。
了心及缘。则生二妄想。了心及境界。妄想则
生。维
经云。法非见闻觉知。且引三经。证斯真实。五祖
庄严
师。
生示徒。唯举维
经
积
者赞佛颂末四句云。
著世间如莲华。
常善入于行。达诸法相无挂碍。稽首如
无所依。学
问云。此是佛语。
得和尚自语。师云。佛语即
语。
语即佛语。是故初祖西
。创行禅
。
传心印。须假佛经。以楞伽为证明。知
门之所自。遂得外
息谤。
学禀承。祖胤
玄风广被。是以初心始学之者。未自省发已
。若非圣
正宗。凭何修行
。设
自生妄见。
亦乃值
师。故云。
眼本正。因师故
。西天九十六种执见之徒。皆是斯类。故知木匪绳而靡直。理非
而
圆。如
略引二三。皆是
善知识。
外宗师。禅苑麟龙。祖门
镜。示
而风行电卷。垂
语而山崩海枯。帝王
师。朝
归命。丛林取则。
学禀承。终
率自
襟。违于佛语。凡有释疑去伪。显
明宗。无
广引经文。
备彰佛意。所以永传嗣。
坠家风。若
然者。又焉得至今绍继昌盛。法
如是。证验非虚。又若
研究佛乘。披寻
藏。
须消归自己。言言使冥
真心。但莫执义
之文。随语生见。直须探诠
之旨。契会本宗。则无师之智现
。天真之
昧。如华严经云。知
切法。即心自
。成就慧
。
由
悟。故知
有助
之
。初心安可暂忘。
详法利无边。是乃搜扬纂集。且凡论宗旨。唯
顿机。如
照
山駃马见鞭影。所以丹霞和尚云。相逢
擎
。举意
知有。如今宗镜。尚
待举意。
自知有。故首楞严经云。圆明了知。
因心念。扬眉
目。早是周遮。如先德颂云。
是犹倍句。
目即差违。若问曹溪旨。
更待扬眉。今为乐佛乘
。实未荐者。假以宗镜。助显真心。
虽挂文言。妙旨斯在。俯收中。
被群机。但任当
。各资己利。百川虽
。何妨
海广
。五岳自
。
碍太阳普照。
机莫等。乐
匪同。于四门入
虽殊。在
真见时无别。如获
者罗之
目。
可以
目为罗。理国者功在
。
可以
为国。如
德论云。夫
无以和羹。
木无以构室。
称众
。
药
疗殊疾。
彩无以为文绣。
声无以谐琴瑟。
言无以劝众善。
戒无以防多失。何得怪渐顿之异。令法门之专
。故云。如为
。众多亦然。如为众多。
亦然。岂同劣解凡
。而生局见。
此无碍广
法门。如虚
非相。
诸相发挥。似法
无
。匪碍诸
顿现。须以六相义该摄。断常之见方消。用十玄门融通。去取之
始绝。又若实得
闻千悟。获
总持。
即胡假言诠。无劳解释。船筏为渡迷津之者。导师因引失路之。凡关
切言诠。于圆宗所示。皆为未了。文字
离。即是解脱。迷
切诸法真实之
。向心外取法。而起文字见者。今还将文字对治。示其真实。若悟诸法本源。即
见有文字。及丝毫发现。方知
切诸法。即心自
。则境智融通。
俱泯。当此
证圆明之际。入斯
法平等之时。
又有何法是而可离。何法是祖而可重。何法是顿而可取。何法是渐而可非。则知皆是识心。横生分别。所以祖佛善巧。密布权门。广备
乘。方
会。才得见
。当
无心。乃药病俱消。
观咸息。如楞伽经偈云。诸天及梵乘。声闻缘觉乘。诸佛如
乘。
说此诸乘。乃至有心转。诸乘非究竟。若彼心灭
无乘及乘者。无有乘建立。
说为
乘。
引导众生故。分别说诸乘。故先德云。[(臣*殳)/目]在目。千华
。
妄在心。恒沙生灭。翳除华
。妄灭证真。病差药除。冰融
在。神丹九转。点铁成金。至理
言转凡成圣。
心
歇。歇即菩提。镜净心明。本
是佛。
问。如所标。已知
意。何用向
更广开释。
答。利智。宿习生知。才看题目宗之
字。已全入佛智海中。永断
疑。顿明
旨。则
言无
略
。摄之无有遗余。若直览至
百卷终。乃至恒沙义趣。龙宫
藏。鹫岭金文。则殊说更无异途。
之遍周法界。以
略
广。唯是
心。本卷末
。皆同
际。终无异旨有隔
宗。都谓迷
妄
取舍。唯见纸墨文字。嫌卷轴多。但执
默无言。
欣为省。皆是迷心徇境。背觉
尘。
穷
静之本原。靡达
多之起
。偏生局见。唯惧多闻。如小乘之怖法
。似波旬之难众善。以
达诸法真实
故。随诸相转。堕落有无。如
涅槃经云。若
闻说
涅槃
字
句。
作字相。
作句相。
作闻相。
作佛相。
作说相。如是义者。名无相相。释曰。若云即文字无相。是常见。若云离文字无相。
是断见。又若执有相相。亦是常见。若执无相相。亦是断见。但亡即离断常。四句百非。切诸见。其旨自现。当
现入宗镜之时。何文言识智之能诠述乎。所以先德云。若觅经。了
真如无可听。若觅法
足山间问迦叶。
士持
在此山。无
用
专甲。斯则岂可运见闻觉知之心。作文字句义之解。若明宗达
之者。虽广披寻。尚
见
字之相。
终作言诠之解。以迷心作
者。生斯纸墨之见耳。故信心铭云。六尘
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
自缚。如斯达者。则六尘皆是真宗。万法无非妙理。何局于管见。而迷于
旨耶。岂知诸佛广
境界。菩萨作用之门。所以
海龙王。置十千之问。释迦文佛。开八万劳生之门。普慧菩萨。申二百之疑。普贤
士答二千乐说之辩。如华严经普眼法门。
假使有以
海量墨。须弥聚笔。写于此普眼法门。
品中
门。
门中
法。
法中
义。
义中
句。
得少分。何况能
。又如
涅槃经中。佛言。
所觉了
切诸法。如因
地生草木等。为诸众生所宣说者。如手中叶。只如已所说法。
溢龙宫。龙树菩萨。暂看有
百洛叉。
在
间。于西天尚百分未及
。翻
东土。故
足言。
岂况未所说法耶。斯乃无妙旨。非
智所知。
起法门。何劣解能览。燕雀焉测鸿鹄之志。井蛙宁识沧海之渊。如师子
哮吼。狸
能为。如
象所负担。驴
能胜。如毗沙门
。贫
能等。如金翅
飞。乌
能及。唯依
而起见。但逐
而意移。或说有而
涉
。或言
而
该有。或谈略为多外之
。或立广为
外之多。或离默而执言。
或离言而默。或据事外之理。或著理外之事。殊
能悟此自在圆宗。演广非多。此是
中之多。标略非
。此是多中之
。谈
断。斯乃即有之
。论有
常。斯乃即
之有。或有说亦得。此即默中说。或无说亦得。此即说中默。或理事相即亦得。此理是成事之理。此事是显理之事。或理理相即亦得。以
如无二如。真
常融会。或事事相即亦得。
此全理之事。无碍。或理事
即亦得。以全事之理非事。所依非能依。
隐真谛故。以全理之事非理。能依非所依。
俗谛故。斯则存泯
际。隐显同时。如阐普眼之法门。皆是理中之义。似
千之经卷。非标心外之文。故经云。
法能生无量义。非声闻缘觉之所知。
同但
孤调之诠。偏枯决定之见。今此无
妙旨。标
法而眷属随生。
圆宗。举
门。而诸门普会。非纯非杂。
多。如五味和其羹。杂彩成其绣。众
成其藏。百药成其
。边表融通。义味周足。搜微抉妙。
宗镜中。依正混融。因果无碍。
法无二初
同时。凡举
门。皆能圆摄无
法界。非
非外。
多。
之则涉入重重。卷之则真门
。如华严经中。师子座中。庄严
。各
佛世界尘数菩萨
云。
此是依正法无碍。又如佛眉间
胜音等佛世界尘数菩萨。此是因果初
无碍。乃至刹土微尘。各各
无边智德。毛孔
分。
摄广
法门。何故如是奇异难思。乃
心融即故尔。以
言之。但
切无边差别佛事。皆
离无相真心而有。如华严经颂云。佛住甚
真法
。
灭无相同虚
。而于第
实义中。示现种种所行事。所作利益众生事。
皆依法而得有。相与无相无差别。入于究竟皆无相。又摄
乘论颂云。即诸三
地。
师说为心。由心彩画故。如所作事业。故知。凡圣所作。真俗缘生。此
念之心。刹那起时。即
三
三无
六义。谓
念之心。是缘起法。是依
起。
计有实。即是遍计所执。
。本
。即是圆成。即依三
说三无
。故六义
矣。若
念心起。
斯六义。即
切法矣。以
切真俗万法。
三
三无
故。法
论云。凡在起灭。皆非
也。起无起
故。虽起而
常。灭无灭
。虽灭而
断。如其有
。则陷于四见之网。又云。寻相以推
。见诸法之无
。寻
以
相。见诸法之无相。是以
相互推。悉皆无
。是以若执有
。堕四见之
林。若了
。归
心之正
。故华严经云。
自入无自
真实法。亦令
入无自
真实法。心得安隐。以兹妙达。方入此宗。则
冥真。言言契旨。若未
省。
发圆机。言之则乖宗。默之又致失。岂可以四句而取六
所知欤。但祖
并施。定慧
照。自利利
。则无
矣。设有坚执己解。
信。佛言起自障心。绝
学路。今有十问以定纪纲。还得了了见
。如昼观
。似文殊等
。
还逢缘对境。见闻声。举足
足。开眼
眼。悉得明宗。与
相应
。还览
代时
。及从
祖师言句。闻
怖。皆得谛了无疑
。还因差别问难。种种征诘。能
四辩。
决
疑
。还于
切时
切
。智照无滞。念念圆通。
见
法能为障碍。未曾
刹那中暂令间断
。还于
切逆顺好恶境界现
之时。
为间隔。
识得破
。还于百法明门心境之
。
得见微
原起
。
为生
尘之所
。还向四威仪中行住坐卧。钦承祗对。著
吃饭。执作施为之时。
辩得真实
。还闻说有佛无佛。有众生无众生。或赞或毁。或是或非。得
心
还闻差别之智。皆能明达。
相俱通。理事无滞。无有
法
鉴其原。乃至千圣
世。得
疑
。若实未得如是功。
可起
头欺诳之心。
生自许知足之意。直须广披至。博问先知。彻祖佛自
之原。到绝学无疑之地。此时方可歇学灰息游心。或自办则禅观相应。或为
则方
开示。设
能遍参法界。广究群经。但
看宗镜之中。自然得入。此是诸法之
。趣
之门。如守
以识子。得本而知末。提纲而孔孔皆正。牵
而缕缕俱
。又如以师子筋为琴弦。音声
奏。
切余弦悉皆断
。
此宗镜。亦复如是。举之而万类沈光。显之而诸门泯迹。以此
则。则破千途。何须苦涉关津。别生岐路。所以志公歌云。六贼和光同尘。无
难推托。
发解
无相。
乘
能翻却。唯在玄览得旨之时。可验斯文究竟真实。
☆、第5章
1.(张无忌X杨逍,校园欢乐向) 一谣万年 (1 月前更新)
凌霜08432.花都之挛(1 月前更新)
花径风流客3.官场风云路 (1 月前更新)
胡子庸4.龙族:最终冠位指定 (1 月前更新)
白羊湖光5.马甲们的早司佰月光 (1 月前更新)
施釉6.叛佛(真高僧vs假太监) (1 月前更新)
满栀7.招惹(1V1)_御宅屋 (1 月前更新)
一枝独秀8.清冷美人的神奇游戏(双/nai) (1 月前更新)
抹茶冰沙9.侗漫H之旅 (1 月前更新)
H度10.用尽余生说我隘你 (1 月前更新)
四殿下11.鬼算 (1 月前更新)
贱尊12.武墓 (1 月前更新)
孤独漂流13.山海高中 (1 月前更新)
语笑阑珊14.自缚的下场 (1 月前更新)
未知15.天才兵王的幸福生活 (1 月前更新)
平放16.斗罗之沥能卒控 (1 月前更新)
我叫夏冰雹17.裳生归来当乃爸 (1 月前更新)
平放18.江湖那么大 (1 月前更新)
语笑阑珊